充电桩测试设备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广东启动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专项指南 最高支持3000万

2020-06-03 09:10:08

日前,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项目的通知》,正式启动了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工作,并公布了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申报指南。请关注:新能源实训设备

 

2019年度申报指南相比,2020年度“指南”对专项目标做了更精准详细的要求规划。2020年度“指南”提出,“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的实施目标是汇聚国内高端创新资源,抓住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超前部署研发下一代技术,加速推进新材料、新器件、新装备的产业化,实现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工艺自主可控,支撑广东省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在研究专题上,围绕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3个专题,但各专题下设置了4个研究方向,共有12个。如纯电动汽车专题,下设研究方向有动力电池电极绿色制造技术、无模组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智能电动汽车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关键技术研究和大功率、高效率碳化硅双向车载充电机开发。

 

根据指南可知,12个研究方向中每个拟支持1个项目,均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经费从1500-3000万元不等,项目实施周期为3~4年。项目申报要求产学研合作,须覆盖该研究方向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参研单位总数不超过6个。

 

通知表示,鼓励企业牵头申报,牵头企业原则上应为高新技术企业或龙头骨干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在本领域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且以本领域领军人物或中青年创新人才作为项目负责人。

 6-3-1.jpg

 

 6-3-2.jpg

 项目 1.1 动力电池电极绿色制造技术(支持1500万)

开发绿色、节能的动力电池电极干式制备技术与智能化 制造装备。包括:开发与负电极电位相匹配的复合粘结剂材 料,实现多维粘结网络;开发活性物料、导电粉料及粘结粉 料的均质无溶剂干法分散工艺;研究电极涂布量、压实密度等参数与电池容量和倍率性能的关系,开发干式制造厚电极极片;研究化学气相沉积和静电喷雾沉积等技术在干法电极制造中的适用性,开发低耗能的极片制备工艺及卷对卷规模化制造方法;开发材料混合、涂布、碾压、堆叠、注液和化成等全自动化生产线,研究电芯容量、内阻和故障等智能检测算法,实现动力电池的智能制造。

 

项目 1.2 无模组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支持2000万)

通过增大电芯容量、优化封装形式、减少附属部件等方法,开发无模组动力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包括:开展超薄铝壳、高强度结构电芯设计,研究电芯外壳结构、轴向力与电 芯安全之间关系,开发大容量电芯;研究电芯排组方案,设 计一体化冷却系统,研发高强度、高导热效率、耐候性好的粘结胶水及粘胶工艺,开发长行程的一体化包体焊接技术;研究电池系统结构与底部失效、热失控等电池安全的耦合机 制,制定系统防护等级标准;研究快速且均匀的低温加热策略;开发具有功能安全的电池管理系统及热管系统;研究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设计与验证技术,开发电池系统的性能评价与测试技术,形成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开发电池系统装配技术,实现装车应用。

 

项目 1.3 智能电动汽车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关键技术研究(支持3000万)

开发低时延、高带宽、高安全和可重构的下一代智能电 动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包括:建立完整的架构开发流程和体系,提出功能划分准则;研究通用软硬件架构与接口,形成标准规范;自主开发车载控制系统,实现软件模块复用;

研究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通信架构,开发车内通信系统、跨域通信协议、安全网关及抗干扰技术;研究动力、 智能驾驶、底盘、车载娱乐等控制域的异构系统集成、冗余 容错技术;研究“车-云”协同控制技术,探索车辆智能互联生态体系;开发数据远程分析、诊断以及系统在线调校、升级技术;开展整车系统集成及验证。

 

项目 1.4 大功率、高效率碳化硅双向车载充电机开发(支持1500万)

研发大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双向车载充电机。包 :自主开发高性能 SiC 功率模块,研究功率模块高效散热技术和高效导热绝缘材料;研究功率模块大电流驱动技术、 抑制技术,开发高抗干扰能力的驱动芯片;开展双向充电机 主回路拓扑、高密度磁元件、整机结构及工艺设计;研究双 向充电机控制方法及充放电切换策略,不同放电模式的匹配管理算法;研究双向充电机耐高温材料、工艺方法、器件结 构及封装技术;研究整机性能评价与测试技术。

 

项目 2.1 基于国产碳纤维的气体扩散层研发与产业化(支持2000万)

自主研发碳纸,开发低成本、高耐久的气体扩散层(GDL)。包括:研究国产高强度碳纤维筛选和预处理技术;开发碳纸用改性粘合剂;研究碳纤维造纸技术与石墨化工艺,开发高 电导率、高气体透过率的高强度碳纸;研究碳纸表面疏水处理技术;研究 GDL 多孔结构与电池性能及水气管理的关系,开发碳纸复合微孔层(MPL)强化传输技术;开发气体扩散层连续化生产工艺;研究气体扩散层在不同工况下寿命、可靠性测试技术及评价方法,制定技术规范与标准。

 

项目 2.2 超薄石墨双极板开发(支持1500万)

开发高致密、高导电性、高耐蚀、低成本的超薄石墨双 极板。包括:研发石墨原材料和增强树脂材料的筛选与处理技术;研究极板基材组分设计与调控技术;

设计气体分布均匀的高性能流场和高气密性的极板结构,开发超薄石墨双极板及其快速成型工艺;开发双极板连续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研发双极板气密性快速在线检测技术;研究双极板性能评价方法和寿命快速评估方法,制定技术规范与标准。

 

项目 2.3 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多合一集成控制器研发(支持2000万)

开发高可靠、高安全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多合一集成 控制器。包括:开发集成控制器的新型拓扑结构,实现燃料电池升压 DC/DC、空压机电机控制器、高压配电单元、电堆内部交流阻抗检测等集成控制;研究高可靠 SiC MOSFET 栅介质材料和芯片集成封装技术,开发 SiC 功率器件及大电流驱动技术;研究升压 DC/DC 多相交错并联控制技术;研制高 输出频率、高载波频率的空压机高速电机控制技术,研究反电势在线辨识方法,设计软件、硬件结合的高频谐波抑制方案;研究交流阻抗在线检测技术;研究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多合一高压集成控制器集成技术;开发集成控制器检测技术及装备。

 

项目 2.4 全氟磺酸树脂质子交换膜研发(支持2000万)

开发高质子电导率、高机械强度、长寿命的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以及批量工程化制造技术。包括: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短侧链、高磺酸根当量的质子交换膜用全氟磺酸树脂和高气体扩散系数的催化层用全氟磺酸树脂;研发全氟质子交换树脂高纯单分散溶液及制备技术;研究质子交换树脂的自由基进攻与衰减作用机理,开发超薄、高化学稳定性和低尺寸变化率的质子交换膜;开发质子交换膜卷对卷的工程 化制造技术及装备,突破规模化制备中低张力涂布、热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质子交换膜寿命评价及测试方法,形成技术规范与标准。

 

项目 3.1 智能控制气压制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支持1500万)

研发瞬时响应快、高度集成的智能线控气压制动系统。包括:研发具备高能量回收率的智能线控气压制动系统,提高制动力响应速度和控压精度,实现制动力分配和动态载荷精确估计;研究回馈制动力与摩擦制动力的动态协调控制技 术,在制动力的切换过程中,保证整车制动平顺性;研究线控制动系统的冗余设计和控制技术,在系统部分功能失效情况下保证整车制动安全;研制独立压力控制集成电磁阀;开发耐高温双向轮速传感器;开展线控制动系统复杂工况的测试技术研究;实现智能线控制动系统在不同重卡、轻卡、挂 车等类型车上的批量装车应用。

 

项目 3.2 高性能、高可靠域控制器系统研发(支持2000万)

研究智能汽车计算控制核心架构,自主开发高性能、低 功耗、高可靠、低成本的域控制器系统,应用于量产车型。包括:研究满足功能安全的系统架构,设计高可靠、高容错的冗余防失效体系;研究满足高级别智能驾驶需求的物体识 别、传感数据融合、高精定位、智能决策、控制执行的算法体系;建立标准化的交通场景库,研究高清地图构建方法;开展装车测试与验证,结合超融合感知环境,实现高速道路自主巡航、道路拥堵辅助、自动泊车和封闭区域代客泊车等智能驾驶场景的应用。

 

项目 3.3 自动驾驶整车及零部件性能测试关键技术研究(支持2500万)

研究复杂工况下自动驾驶整车及零部件性能测试关键技术及系统。包括:研究运动控制与感知决策结合、场景认知学习与生成结合、虚拟仿真与真实场地测试结合的平行测试理论;研究雨、雾、光、电磁等极端环境对自动驾驶整车及其核心零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高还原、可定量、高密度的实际场景仿真注入技术,开发道路、交通、气候、电磁等全工况环境的重构再现装备;研究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卫星定位系统、惯性导航元件等传感器的测试方法和规范;开发激光雷达、摄像头的性能检测平台,IMU 定位定姿台架等关键装备及配套软件;研究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 和 AEB、ACC、LKA 等子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项目 3.4 车载毫米波 4D 成像雷达系统开发(支持1500万)

自主开发射频前端集成芯片 MMIC 和具有俯仰扫描功能的高性能车载毫米波 4D 成像雷达系统。包括:开发可实现水平+仰角扫描的紧凑型低成本天线;

研究提升雷达获取信号能力,提升雷达探测距离和精度,研究解决毫米波雷达方向角分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方向角的高精度分辨能力;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实现目标长、宽、高、速度四维信息高精度数据的提取,优化目标识别能力;研究提升雨雾天气的抗干扰性能,实现全天候工作;开发用于生产校准的自动测试系统,确保产品一致性。

来源:广东科技厅、腾讯网


新闻资讯

Latest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公司总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平吉大道13号2栋5楼 

电话:0755-26605132
邮箱:saiter@stxn17.com
QQ:1735867946

©2015-2021 深圳市赛特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 15111641号

 技术支持:双赢世讯